医院输血科实验室要求室内空间宽敞明亮,布局合理,仪器设备先进,功能分区严格符合实验室规范 要求。按照工作流程进行分区,设有清洁区、半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室或各区域均有明显标识。血液 贮存、发放处以及输血治疗室设置在清洁区,血液检验和处置室位于污染区,办公室则设在半清洁区。科室用房面积应能充分满足其任务和功能需求,原则上三级医院不少于 80 平方米,二级医院不 少于 50 平方米,贮血室不少于 30 平方米。
医院输血科实验室工程
1. 环境要求:温度控制在 18 - 28℃,湿度保持在 30% - 70%。
2. 基础设计:采用净化门、天花,搭配 PVC 地板,实现无死角设计。
3. 通风净化:达到 10 万级净化标准,清洁区维持正压(5 - 10Pa),污染区保持负压( - 20Pa), 确保气流从清洁区流向污染区。
4. 电路设计:配电总功率为 7KW,照明用电与仪器用电分开设置。
5. 水路设计:每个房间均设置水槽龙头和洗眼器。
6. 废气处理:废气经空气消毒机消毒后,进入空调净化系统,经高效过滤器过滤后参与空调循环
输血科实验室仪器及实验室家具
1. 配血区仪器:配备血液辐照仪、进口全自动配血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等设备仪器。
2. 配血区实验室家具:有生物安全柜、边台、电脑台、仪器台、更衣柜、文件柜、非手动水槽龙头、洗眼器、万向罩、冰箱等。
3. 储血区仪器:包括专用储血冰箱、 - 20℃冰箱、2 - 8℃冰箱等。
4. 储血区实验室家具:有实验台、更衣柜、非手动水槽龙头等。
5. 发血区仪器:自动血浆解冻箱、血小板保存箱等。
6. 发血区实验室家具:发血窗口、实验台、更衣柜、文件柜等。
医院输血科的建设与管理
1. 硬件建设 输血科需从人力资源、房屋、仪器设备、开展业务技术项目等多方面加强建设。运用现 代化检测手段,减少误差,提高效率。现代输血要求输血科从单纯配血、发血的“仓库”,向具备诊 断、治疗、科研功能的方向转变。因此,输血科应配备一定数量高学历、高职称、熟悉输血业务 的医、技人员,提升输血科指导临床输血的能力。然而,部分输血科专业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多数由检验人员兼职,学历、职称偏低,业务单一,待遇不高,人员不稳定,这严重影响了 输血安全。
2. 软件建设 建立本院的输血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格执行。依据《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落实输血审批制度,科学合理用血,规范输血申请、《输血治疗同意书》签署、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血液入库、核对、贮存、发血、输血等程序。完善血液标本接收、血型鉴定、抗体筛查、交叉配血、输血反应调查的各项记录,尤其要把好血型鉴定关、交叉配血关和发血关。同时,做好与输血密切相关的试剂质量检查登记、差错事故和医院医疗风险防控,维护受血者利益,做好输血前检查,按照知情同意原则,与患者家属进行输血前谈话并签订《输血治疗同意书》。
3. 临床输血委员的监督指导 医院临床输血委员会以业务院长、医务科、输血科、血液科、检验科主 任为核心组成,直接监督、指导临床用血。输血治疗需有输血科医师和临床有关医师共同参与。
4. 科学合理用血的教育培训 临床输血委员会应分期分批对输血科工作人员和医院输血相关工作人员 进行培训,增强医务人员的输血风险意识,促使其自觉参与输血管理并不断总结分析。
5. 新技术新项目的研究和应用 随着输血新技术的发展,选择适宜项目进行研究应用,以满足人们对 输血治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
6. 实行血液全程自动化管理,开通输血科网络 输血科实施微机自动化管理,改变繁琐的手工登记方 式,可杜绝人为差错,严格血液管理,使各项登记规范化、制度化、自动化,资料齐全、数据准 确、查询方便。与中心血站联网,能充分掌握血液库存情况,使储血处于合理状态,让输血管理 更加科学规范有序,有效保障输血安全。